太原动物园历史沿革
太原动物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5月,当时位于太原市海子边的人民公园(现儿童公园)内,它是公园内的专业园区之一。这一年,规划选址于城区西北角的黑龙潭,开始了征地和建设工作。1956年,动物园的主要设施陆续建成,包括狮虎园、熊豹房、鸣禽馆、爬虫馆、猴房和羚羊馆等12座兽舍。同年12月5日,这些动物从人民公园迁移到新建的动物园,并正式更名为“太原动物园”,标志着太原拥有了首个专类的动物园区。那时,园内共有71种动物,276只。
1976年,动物园在湖西新建了204间食草类兽舍,进一步扩展了动物展区,覆盖了园区西部,形成了完整的动物展览区域。此时,动物园的动物种类已经发展到130种,超过1000只,成为了华北地区规模较大、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动物园,也是全国八大动物园之一。
1980年,太原动物园引进了湖南省长沙市的国宝大熊猫“沙沙”,这一举动提升了动物园的档次。然而,1998年,“沙沙”因年事已高并发白内障,在动物园中去世,享年33岁,成为当时全国最长寿的大熊猫。它的去世也见证了太原动物园的发展历程。
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、优化城市生态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,2003年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将卧虎山公园改造为新的太原动物园。工程于同年5月1日启动,经过一年的建设与搬迁,2004年4月29日,这座全新的动物园正式向游人开放,开始了新的篇章。
扩展资料
太原动物园位于太原市东北隅的卧虎山上,距市中心6公里,占地面积79.36公顷(1190.41亩,地形为东南高、西北低、海拔816—889米,东西直线长约5华里,南北平均宽约1—2华里,全园有各种树木70余种,植物数量达30万株,草坪面积达60万平方米,绿地率85%以上。
多重随机标签